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按病理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小细胞”是就显微镜下细胞的大小及形态而言的。两类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治疗方法也完全不同。小细胞肺癌具有迅速增殖、临床进展快、对放化疗高度敏感、首次治疗后缓解期短等特点,这使其成为与非小细胞肺癌差异较大的一组疾病。
 
脑转移是小细胞癌最常见转移部位之一
        作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许多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广泛期,其中脑转移很常见,也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很多化疗药物无法透过血脑屏障,致使脑转移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所以脑转移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超过15-18%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初诊时已合并脑转移,在整个病程中脑转移发生率可达50-80%。预防性脑照射能有效降低脑转移发生率,改善生存期。
 
为什么要进行脑预防放疗
        从80年代起,人们发现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预防性脑照射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显著延长总生存时间,尤其是那部分对首次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局限期患者。自从2007年欧洲放疗协作组发现预防性脑照射能降低化疗有效的广泛期患者的症状性脑转移发生率、提高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后,预防性脑照射被广泛地应用于对放化疗起效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且都取得了生存获益。因此,很多指南都推荐对初始治疗有效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论是局限期还是广泛期,都应该进行预防性脑照射。不过,2017年日本的一项临床试验表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预防性脑照射后虽然能降低症状性脑转移,但并未改善总生存。因此,对于未接受过预防性脑照射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应密切随访,行颅脑磁共振检查,一旦发现脑转移,及早进一步治疗。
 
什么时间做脑预防放疗
         至于预防性脑照射时机,建议在放化疗结束后进行。我们通常在放化疗结束后4-6周内进行,放化疗尚未结束时引入预防性脑照射可能增加毒副反应,加重神经认知功能的损伤。研究表明,预防性脑照射时加用美多巴可减轻潜在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
 
         总之,对于放化疗效果良好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一般状态评分良好的患者,建议积极进行预防性脑照射。对于未采用预防性脑照射的患者,应定期复查颅脑MR增强扫描,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行走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复查颅脑MR增强扫描,密切监测是否发生脑转移,从而早发现,早干预,进一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