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一点儿劲儿都没有”,“医生,我的腿都抬不起来”,“医生,你无法理解我的疲劳。俗话说烂泥扶不上墙,我就像是烂泥,你再怎么扶也扶不起来。”。肿瘤科医生每天都会碰到病人这样描述自己痛苦的经历。
       这些年,随着癌症相关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于癌疼的处理越来越积极,但癌性疲劳是比癌疼更普遍困扰癌症病人的问题,却不太为人所知。开篇病人的描述就是典型的癌性疲劳表现。癌痛的病人可以叫、可以哭,同时又有药物的干预,可是疲劳的病人却想叫叫不出来,连话都不想说,无声无息地忍受着疲劳带给他们的无力感。
       癌性疲劳是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的最重要的原因,它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超过了疼痛、恶心和抑郁的总合。根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展的一项癌症病人常见症状调查,所有常见症状中,癌性疲劳的发生率最高,比例高达89.4%。    
       
       癌性疲劳在医学上被称为癌因性疲乏,是一种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持久的、主观的劳累感,与癌症本身病理、生理或癌症治疗有关。
       癌性疲劳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1、无法通过休息或者睡眠缓解;
       2、会发生在癌症的任意阶段;
       3、可能是暂时性,也可能是永久的;
       4、除了身体上的疲劳,还伴随着心理障碍,比如焦虑、抑郁等等。
       除了加强对癌症病人的关爱,癌性疲劳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改善:      
       1、营养康复
       营养摄入不足是造成疲劳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面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后,若存在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黏膜炎、吞咽痛、肠梗阻、腹泻或便秘等影响病人营养摄入的情况,应积极治疗。
       在医疗干预的基础上,病人家属应积极地为病人准备适合其口味的餐食,保证热量摄入,少食多餐、变换口味等方法可以促进食欲。
       对于做过胃肠道手术等特殊病人来说,若需要通过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空肠造瘘等几种喂养途径来补充营养的情况,遵照医嘱来加强营养显得尤为重要。
       2、运动康复
       癌性疲劳常存在多休息的误区,休息过量会导致体能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适当的体能锻炼可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可以增强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尤其是病人的心态会得到及时地调整,帮助提高抗癌积极性。这种积极面对治疗的心理,同时能提高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间接提高抗病的心理承受能力。 根根研究表明,得到良好康复后的癌症病人,大多数是喜欢运动的病人。
       运动康复能够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改善病人的身体机能,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质,在癌症康复过程中可以起到明显效果。不过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度进行运动。
        3、心理康复
       
由于身体的不适,加上治疗和检查的奔波,很多病人往往会具有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此时进行心理干预必不可少。通过心理康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自身的状况,从而减少负面情绪,使得病人保持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2021年1月,由我国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联合开展的一项多学科研究,发表在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刊《临床肿瘤学杂志》上:研究共纳入328例初诊晚期食管癌或胃癌病人。对比单纯化疗,早期营养及心理支持治疗联合标准一线化疗将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延长了2.9个月。这一研究意味着,比起帕博利珠单抗(俗称K药)联合标准一线化疗的方案,营养及心理联合方案可以让病人生存期延长超过10%。

       癌性疲劳在临床上是一个很普遍的症状,往往得不到医患应有的重视。癌性疲劳成为癌症病人死亡的隐形杀手,疲劳不光表现在身体上,还表现在心理上。 在治疗中,需要医护和家属不仅仅把疲劳看成是病,更重要的是看“病人”,从人的整体出发,关爱病人的身体、心理、社交多维度的状态。不要让癌性疲劳的病人被遗忘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